今生,終究是與那青燈古刹

我做不到讓心寧靜,不能做個跳躍在紅塵之外的女子,因為我的心逃不開思念的深潭。

素月鏡湖無緣,既然無法跳出紅塵千丈,那麼就在紅塵之內修行一顆善心,守住純淨的靈魂,守住未完的孤獨思念。

喜歡檀香朋友說的那句話,特有道理:你來了,我練習相愛,你離開,我享受孤獨。多少人因為緣分而相遇,因為相遇而相戀。忘了是誰曾經說過,每一個生命中相遇的人,都是早早已經安排好的,安排在某一時候相遇,某一時候相戀,又註定在下一個時間離開。

如果說遇到,是安排好的,那麼離開,是不是也是安排好的呢?既然有了相遇,緣分盡了,就要接受離開。佛說:遇到是緣,離開也是緣。能夠接受相遇時候的相愛,那麼也應懂得享受離開時候的孤獨,所以慢慢的學著接受和享受孤獨,和過去揮手道別。

再次重逢,再也尋不回來曾經的安暖,那個一直溫柔靦腆的你不見了。不再活潑,不再友愛,只是冰冷的語言,即使強迫著溫柔,可是,不是以前的你了,變了,變了,遙遠,模糊,痛心。開始學著放下了,懂得了,徹悟了,時間會改變一個人的容貌,也會改變一個人的心態。用一雙苦澀的眼睛,仰望著深邃的天空,那是你看不透的心嗎?為什麼看不見?什麼也看不見。

你就像我心底的一個幻影,時不時被風曳起心痛的漣漪,多想,你的離開不曾改變,錯了,真的錯了。那個溫文爾雅的,正義的你不見了。一切美好,都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裏,多想,你不會改變,多想你還是你,多想,多想,呵,都還是成了夢裏南柯。請你給我一個想你的理由,也許,一旦別去,就是永恆,若離去,願不要再見,再見,又如何?

心中有佛,我虔誠問佛:怎樣放下?佛說:緣來緣去緣如水,你若看淡,也就放下了,你可看淡那些往事如煙?幡然醒悟,人生幾何?與其虛渺的活著,不如看看眼前的真實,一腳落下,擲地有聲吧!

已經回不到的是從前的你,而我依然是我,如果這段感情,註定了一場回不去的夢,那麼,就讓時間把初相遇的你,鐫刻在心底,默默承受這樣的情感羈絆,用文字來撫慰我的靈魂,安慰我的思緒,繼續適應著沒有盡頭的孤獨。

很多時候,一切都在變化著,你已經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美好,再也感覺不到那種抵達心窩的暖。你變了,變得很是陌生,我們的距離不再僅僅是時間的距離,而是心靈的距離。我看不透那個懂得自己的人,為什麼如今變得是如此模糊不清,成了雲裏的煙,霧裏的雲,某一生真情與懂得,最終還是葬送在離別後的光陰裏。以後的歲月,成熟自己,不再迷茫奢求,不再苦苦守候,就讓過往隨風,你是你,我還是我。

這次遇到你,不是久別的重逢,而是無奈。心裏也開始稍微有了陌生,是的,在心裏,也許我們不曾有過離別,可是那年,那月,那日,眼睛的眸光真切的,看著你倔強的背影離去。多少個思念的夜晚?孑然一人踟躇徘徊在相遇的渡口,。春暖花開的時候你選擇了離開,再次遇見,都已經不是經年的模樣,你眼中經歷著歲月滄桑的曆練,我心上還是那樣持著癡迷的等待。

在這個雪花漫天飛舞的季節,遠遠看著你披著一身成熟含情脈脈,款款而來,也同時帶來了我滿心的疑惑,似煙似霧,可否還是經年的你?既然承諾成了雲煙,消失不見,那就讓我們剪斷最後的一份思念,解脫心裏的羈絆,時間苦短,不會再無謂的折磨,若回不到最初的那個自己,就讓我們把那些曾經的美好,刻進心裏,就算相忘於江湖,至少愛過,眷戀過,牽掛過,等待過,思念過。

人民日報評論員:讓世紀工程造福各國人民

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公號5月14日消息,絲路綿延連山海,與時偕行聚人心。5月14日,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拉開帷幕。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賓客齊聚北京,為推動“一帶一路”建設獻計獻策,人們期待這一中國倡議更好地造福世界和人民。

本文圖片均來自人民日報評論部微信公眾號
“‘一帶一路’建設是偉大的事業,需要偉大的實踐。”“‘一帶一路’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,‘一帶一路’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。”習近平主席在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,深刻闡釋了古絲綢之路沉澱下的絲路精神,係統總結了“一帶一路”建設4年來的豐碩成果,擘畫了建設和平、繁榮、開放、創新、文明的“一帶一路”的美好前景。這一重要演講,既有高瞻遠矚的構想,又有求真務實的舉措,為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,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支點,彰顯了一個東方大國的思想力與行動力,展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促進全球和平發展的責任與擔當。

古老的大陸,遼闊的大洋,張騫策馬西去、鄭和揚帆南下,跨越地域、跨越民族、跨越文化、跨越宗教……我們的祖先挽起人類友好交往的紐帶,寫下文明交流的歷史篇章。千古常新的絲路精神,成為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。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進一步闡釋“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、互學互鑒、互利共贏”的絲路精神,正是以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,無論相隔多遠,隻要我們勇敢邁出第一步,堅持相向而行,就能走出一條相遇相知、共同發展之路,走向幸福安寧和諧美好的遠方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。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、開放包容的特徵、互利共贏的理念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賡續絲路精神,展現出強大吸引力和感召力。4年來,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援和參與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聯合國的重要決議也納入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內容。習近平主席從“政策溝通不斷深化、設施聯通不斷加強、貿易暢通不斷提升、資金融通不斷擴大、民心相通不斷促進”五個方麵,梳理了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從理念轉化為行動、從願景轉化為現實的豐碩成果。這充分說明,“一帶一路”倡議順應時代潮流,適應發展規律,符合各國人民利益,具有廣闊前景。

當今世界,一方麵是和平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,一方麵是和平赤字、發展赤字、治理赤字成為擺在全人類麵前的嚴峻挑戰。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。沒有發展,就沒有和平安寧,就沒有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的基礎。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正是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,打造發展這把金鑰匙,為全球治理提供解決方案,實現經濟大融合、發展大聯動、成果大共用。習近平主席深入詮釋的“一帶一路”建設,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紀工程,它回應了各國互聯互通的強烈願望,回應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,必將助力和平發展的薪火代代相傳。
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已經邁出堅實步伐,接下來的是乘勢而上、順勢而為,推動它行穩致遠、繼往開來。習近平主席強調,要將“一帶一路”建成和平之路、繁榮之路、開放之路、創新之路、文明之路。從發展友好合作,到達成務實協定;從加大建設資金支持,到加強創新合作,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係列務實舉措向世界宣示,中國是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的倡議者,更是負責任、有擔當的實踐者。秉承絲路精神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將為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。
舊邦新命,古道新程。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槳聲跨越時空,在新世紀奏響“一帶一路”的交響曲。以此次論壇為契機,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將在新起點上再出發。沿著這條命運休戚與共、夢想相連相通的大道攜手前行,我們就一定能共同建設一個開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平衡、共贏的新世界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imastv.com/news/china/2017-5-15/news_content_161987.shtml

特首訪新東區區受歡迎

零距離體察民情市民「集郵」爭相揾CY合照
香港文匯報訊: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馬不停蹄繼續其落區活動女性脫髮,繼前日到淘大花園探訪市民後,昨日在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陪同下,走訪新界東多個地區,包括大埔、粉嶺和沙頭角,巡視公屋及社區康體設施,「零距離接觸市民、聊聊天」,所到之處均有市民爭相與他合照。
梁振英昨日在facebook上載市民爭相與他合照的照片,他表示,由於輿情和民情往往有重大落差,因此上任後不斷以不同方式落區,直接體察民情。他指出,剛開始的時候,反對派發起衝擊,有人攔車,有人聚眾堵塞馬路,有人擲雞蛋,而他的回應是「(對於)犯法的,就要繩之以法」,而當犯法的人被判刑後不再犯法,官員就可以繼續落區。他重申,不會因為有人衝擊就放棄落區,又指反對派的衝擊已大為收斂。
在大埔區,梁振英先去視察大埔頌雅路公屋地盤搬寫字樓,這個地盤一波三折,早前在立法會被無故「拉布」拖延,惟最終在強大民意下,「拉布」議員亦必須低頭讓項目通過。梁振英到上址視察。頌雅路公屋地盤項目落成需時,而大埔另一個新屋邨寶鄉邨則早已入夥。這個在梁振英任內竣工和入夥的屋邨,去年正式入夥,一共住了480多戶。梁振英提到,其任內五年,對房屋問題極為上心,而房屋問題為現今香港最大的社會問題,政府必須積極麵對和解決,香港市民才可活得開心愉快。
市民團團包圍沿途不斷打氣
梁振英甫走進大埔墟,隨即被市民團團包圍,不斷要求跟他合照,沿途更加有不少市民為他打氣,喊出「支持你」口號的一點都不少。其間,一名行為舉止極端的女士,在梁振英跟其他市民合照和聊天時,舉起手機拍攝並口出惡言。對此,梁振英全程保持微笑,未有理會,繼續爭取機會和市民交流聊天,指須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,了解民情民意。而現場絕大部分市民都樂於跟梁振英握手合照。
及後,梁振英轉到粉嶺視察。他到粉嶺牽晴間旁的一幅休憩用地了解,這項是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計劃,他日落成後,當區市民就多一個地方可以運動和遛狗,為一項利民的德政。
梁振英又赴沙頭角探訪市民,視察不同的公共設施,包括汙水海底排放工程,及房協新公屋「迎海樓」等。最後,梁振英走到沙頭角的碼頭和街市,跟該處的市民合照及聊天,同時了解市民的需要。及後,梁振英在沙頭角街市喝下午茶,還買了半隻白切雞和半隻白切鴨。
回程時,再經過龍山隧道。梁振英形容,該條隧道是蓮塘/香園圍口岸連接路的主要路段,全程約4.8公裏,落成後將會是全港最長的陸上雙管行車隧道,可以讓市民更方便地進出香港和深圳東部,以至惠州、惠陽和福建一帶,也可以大大減少北區,尤其是沙頭角及打鼓嶺一帶的交通壓力淨水器比較
劉國勳籲有限度開放沙頭角旅遊
劉國勳接受媒體查詢時則表示,今次是梁振英主動聯絡他一起落區,視察新落成的公屋及社區康樂場地。劉國勳又建議有限度開放沙頭角予本地市民旅遊,他引述梁振英表示,做法可仿傚大嶼山自駕遊計劃,包括設立網上登記係統、每日開放限額等,惟需要先諮詢市民意見及達成共識,並檢視附近的交通配套。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imastv.com/news/hongkong/2017-5-8/news_content_160238.shtml